<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365电竞比分_beat365登录平台_28365365体育投注

        日期:2017/1/21来源:参政议政处阅读:[ 字体: ]

        365电竞比分_beat365登录平台_28365365体育投注广东省委员会

        西江是连接我省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珠江主干流,提供了粤港澳70%左右的年淡水量,西江广东省内流域及珠江河口地区是广东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等城市,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80%以上,对我省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等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西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东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饮水安全,意义重大。

        一、西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洪涝和缺水问题共存,水质性缺水突出

        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配置不尽合理,丰富的入境水量却大多以洪水形式出现,且受地理、环境及经济条件限制而难于充分利用,供需矛盾和局部洪涝、干旱灾害日趋突出。珠江口咸潮上溯,珠海市、中山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供水安全受到威胁。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带来巨大压力,西江流域有机污染较为突出,各河段出现超标的项目主要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使地表水供水水源安全受到威胁。 

        (二)对水资源保护重视不够,过境河流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地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重水量轻水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水体污染和水生态退化。

        过境河流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协调难度大。根据《2014年珠江片水资源公报》数据,2014年西江干流评价总河长为2036公里Ⅰ-Ⅲ类水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88.7%,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上游南盘江劣于Ⅲ类水河长达到24%。跨界水源的管理和保护涉及多方利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三)高强度开发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

        西江干流是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分布区和鱼类洄游通道,分布有三个鱼类自然保护区和四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珠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生物完整性保护及修复有不可替换的作用。几十年来,受部分河段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修筑拦河坝)的影响,导致水文严重改变,阻断渔类回游通道,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及生存,西江鱼类资源明显衰退,中华鲟、花鳗鲡、鲥鱼等已处于濒危状态。(四)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机制不健全

        水资源保护的配套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上下游之间、省区间和各行业间的协商机制还不健全,水资源管理手段粗放。流域骨干水库的枯水期运行调度等有待规范;部分地区水资源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用水管理有待加强,缺水和用水效率低下并存。

        二、加强西江广东段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省内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全面推进建立“河长制”,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责任机制

        省水利主管部门及西江流域管理局、沿岸各市水务局积极配合珠江水利委员会,以《绿色珠江战略规划》为指导共同推进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构建流域环保、水利统筹协调和责任机制,统筹和协调西江沿岸地区开发建设、水资源保护以及水污染治理工作。

        全面建立西江流域河长体系,各级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保护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对流域内重大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过错问责制度。

        (二)加强监测,强化水污染防控和治理

        不断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密切监控省界水体水质变化,开展流域全部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对水质连续超标严重的省界缓冲区开展针对性调查,提出治理措施意见,及时向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进行通报。

        各职能部门要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审查,坚决不越水资源保护的“红线”,坚决不碰违法违规审批的“高压线”。积极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重点针对饮用水源地、沿江重点企业、沿江的污水垃圾排放、养殖污染、船舶尾气排放等方面进行清理整治,尽快实施流域内航道船舶“油改气”工程,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加强保障,实施枯水期水量调度及干流生态调度

        为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澳门、珠海、中山等市)供水安全,水利、电网、航务、供水等职能部门应做好充分的沟通协调,结合上游来水预测、咸情预测和当地蓄水特点,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确保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供水安全。

        水利部门编制完善西江干流生态调度方案,合理调配水量,保障生态流量,维护流域生态平衡,进一步改善和保护西江水生态环境。科学规划梯级开发,合理设置生态保护设施。充分考虑生态保护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对已建设的拦河设施进行改造,设置有效的过鱼设施。加强河道疏浚,避免底泥淤塞破坏河岸生态。

        (四)科学布局,推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科学布局上、下游产业。将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区,在西江干支流沿岸一定范围,规划建设绿色生态走廊,严格控制与生态保护建设无关的各类建筑及产业项目。在流域的上游,项目决策应坚持环保先行,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风险评估;创新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如结合精准脱贫及“三农”发展,支持上游地区发展乡村“水生态民宿”经济。在流域的下游,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循环农业、现代林业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广州、东莞、珠海市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的建设,探索符合西江流域乃至我省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