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电竞比分_beat365登录平台_28365365体育投注
案由:
《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修订稿)》于2016年12月8-9日召开的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培训会议上印发,监测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五大方面。在民主法治方面设有4个指标,其中“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指标为修订后的新增指标,指平均每万人口中发生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国家统计局未列明计算公式),并设定完成的目标值为小于或等于1件。
案据:
“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指标设置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行政诉讼发案率高低并不对应法治政府建设程度,且与当前我国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国家关于将涉诉涉法信访分流到法定渠道解决的政策相违背。
以广东省为例,行政诉讼案件多发地区,往往是经济比较发达、法治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如2015年,广州全市行政诉讼案件量2915件,常住人口有1350.11万人,其“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高达2.16;同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潮州市,全市行政诉讼案件量22件,常住人口有264.05万人,其“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为0.083,两市的“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相差近2.1,但实际上,广州的法治发展水平要比潮州市好得多,且在全国排名也处于前列。
该指标设置如得到落实,则可能会引发“两个现象”:一是个别地区行政机关为了达标,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干预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二是一些行政机关为了达标,可能会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换取起诉者放弃起诉。
广东省行政诉讼案件数一直高居全国榜首,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更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1年以来,年平均增长幅度达25%以上。2015年广东省行政应诉案件数为14562件(含复议机关共同参加应诉的2184件),2016年为19028件(含复议机关共同参加应诉的3755件),较2015年同比增长30.67%。根据广东省统计部门的初步统计(以年度行政诉讼案件量除以年底全省常住人口数),2014年、2015年全省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分别为1.13和1.28,预计2016年、2017年、2018年将分别达到1.45、1.7和1.75,根据《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要求,广东省于2018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目标值为≤1,但是,按照目前广东省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增长趋势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因分析: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公民被鼓励通过合法途径主张诉求,信访案件分流政策和工作中也强调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当事人应通过法定途径寻求解决,这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政纠纷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从另一方面看,通过诉讼维权而非通过缠访、闹访等方式,是法治建设取得进步的表现。客观上,司法准入门槛的降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等因素也直接推动了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飙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行政诉讼法》降低了行政诉讼的准入标准。新《行政诉讼法》将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类型从8类扩大到12类,扩大了受案范围;将行政诉讼“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明确可以口头起诉,简化了立案程序;规定利害关系人也可以作为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放宽了起诉主体;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由原先的3个月改为6个月,延长了起诉期限;同时规定行政复议决定均可被诉。自2015年5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广东省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从有关方面统计数据看,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增强。广东省是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群众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以及强烈的民主参政愿望,对政府法治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日益重视,尤其是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商和劳动社保等民生领域高度关注,易诱发行政争议。近年来,广州、深圳、佛山等大城市持续快速发展,大断增大的常住人口规模与有限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矛盾突出,这些矛盾不可避免地引发为行政诉讼,使得这些地区的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在高位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15年,上述三市针对社会保障、公积金业务、交警处罚等问题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就达7000多件。
三是部分维权人滥用行政诉讼资源。一些职业维权人或者感性维权人为达成自身的经济目的,或者为给行政机关施加压力达成其他目的,反复提起大量行政诉讼,严重浪费了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给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的有效运行造成严重干扰。
四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不足;政府职能履行仍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现象;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公正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缺乏必备的执法素养,导致执法程序不严格、行为不规范甚至执法犯法等问题,为日后引发诉讼和败诉风险埋下了隐患。
建议:
建议撤换“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指标,可以考虑设置行政诉讼败诉率指标。这一方面符合当前行政诉讼案件高发的现实和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倒逼行政机关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